《柳州日报》头版:产城融合的“速度与激情”|柳东新区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报道(一)
2007年2月,柳东新区挂牌成立。作为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而拿出的解题方案,柳东新区承袭着柳州工业基因,也因循着“以人为本、产城融合”的建城理念铺展新城画卷。15年间,柳东新区与柳州国家高新区、广西柳州汽车城形成“三块牌子、一体发展”格局,汇聚强大的发展能量。
时逢柳东新区成立15周年,即日起,《柳州日报》刊发系列文章,从柳东新区、柳州国家高新区、广西柳州汽车城三个维度介绍这15年来的发展亮点。
今日刊登的《柳东新区“踔厉十五载 奋进新征程”系列巡礼(一)》全文转载如下:
柳东新区故事的最初,是一片甘蔗地。
15年前,这里蔗海翻碧浪;15年后,此处广厦已成林。
2007年2月,柳东新区党工委、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,打开了柳州城市发展的新格局,开启了柳州工业史的壮伟篇章。
冲锋号嘹亮,画卷即铺开。
随后,柳东新区的发展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。如今,柳东新区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,路网通车里程达266.5公里,建成绿地面积782.53万平方米,一座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完成蝶变。
产城融合,是柳东新区最骄傲的名片。
产城融合,发展是关键。15年来,柳东新区全力以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为依托,大力实施“1+3+5”产业布局:四大整车基地布局完成,产业链生态日趋成熟完善。今日之柳东,产业项目接连落地,公共配套相伴而生,文旅融合掀起热潮,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,成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,有效印证“着手于产、落脚于城、着眼于人”的产城融合建城路径。
产城融合,民生是根本。15年来,柳东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按照“人民需要什么,我们就配套什么”的理念,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来配备城市基础设施,坚持高标准谋划城市建设,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,引进高规格医院、学校,配套公共文化体育休闲服务设施等,聚拢出人才、人气导入的强力磁场。
道路通,财富通,幸福通。近年来,柳东与主城区的连接,从最初的桂柳路-三门江大桥主通道外,新增了官塘大桥、东外环柳东段等多个进入柳东新区的主干道,全市第一条宽百米的城市快速路曙光大道通车。同时,多条BRT公交线与主城区联通,专车专线在企业、园区、小区间往来穿梭,构建起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。
广厦如林,街净路阔,这是柳沙龙国际sa36亚洲第一品牌市之美。书馆添香,生活便捷,这是柳东生活之美。近年来,柳东新区文化广场、市民服务中心、启元广场等投入使用,市档案馆、市图书馆新馆等有序建设,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。一个个服务于15分钟生活圈的友邻汇相继落成,农贸市场先后落地,多个商住综合体正加快建设,生活配套更加完善。九子岭公园、滨江生态公园、龙湖公园等如明珠镶嵌,山映湖光,气韵昭彰,践行“把园区建在公园里”,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实至名归。
坚定赤诚的初心,柳东新区又将优质的教育资源、医疗资源打造成为金字招牌。铁一中初高中部、市二中、景行小学柳东校区、儿童医院、柳东体育中心等带有优质基因的学校、医院落户,让人民共享美好生活。
用奋斗致敬伟大时代、用汗水浇灌新的希望。柳东新区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正以滚石上山、踏石留痕的拼劲奋勇前进!
产业业态、城市形态互补叠加形成了强大能量磁场。“柳东新区成立15年来,最重要的一条经验,就是产城人融合。”柳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主任刘度量说。接下来,在柳东新区4.0版的打造中,柳东新区将抓住柳州市打造广西副中心城市的时代机遇,强化产业带动,加快完善商业配套设施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,增强新区人口集聚能力,保持柳东新区的“高性价比”,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。
(谢耘 廖婧)